观看本站新闻视频请下载支持FLASH的浏览器
安卓手机用户浏览页面显示“无法加载插件”解决方法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观察站 / ::新崇农村:: / [新闻]上海崇明岛生态农蔬迭现产销一体化体系建设问题 如何创新经济发展摒弃依附国家扶持慵懒思维(图)

[新闻]上海崇明岛生态农蔬迭现产销一体化体系建设问题 如何创新经济发展摒弃依附国家扶持慵懒思维(图)

提交于: 2014-06-07 14:41
分享到:


2011年3月25日崇明县农委与家乐福超市开展农超对接活动

如何让生态价值不打折扣?

——上海市崇明县产销一体化体系建设探析

本报记者胡立刚

各类媒介上“吃在崇明”广告的连续投放,各个主城区统一招牌“生态崇明”专卖店的有序开张,堪称2013年以来上海农副产品市场的一大看点。这个看点,来自都市农业产销一体化大戏。大戏的舞台,就在上海生态岛崇明县。

在这部整县制推进的产销一体化大戏里,那些在上海市民心中烙下“绿色”、“吃口好”印记的崇明农副产品,以新鲜多样、货源不断的新姿态,从崇明岛各个角落越江而来,装进市民的菜篮子里,“生态崇明”的附加值,则揣进了农民的票夹子里。

分管农业副县长冯志勇表示,生态农产品走出去了,崇明的生态附加值才能不打折扣,要做强生态高效农业,必须构建覆盖全岛的产销一体化体系。

整县制的产销一体化

“农产品市场行情不间断的波澜起伏问题一直没解决好,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这个话题却变成老生常谈了,说到底,以前那些最多就是分段化的一体化,无法真正对接农民和市民。”这是崇明各界对以前所谓的产销一体化问题的论断,切中的,是政府面对市场利益纷争无从协调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的要害。


2011年3月25日崇明县农委与家乐福超市开展农超对接活动

因为一江之隔,崇明岛成了上海大都市的生态岛,这个定位,把生态高效农业推到了一线产业的高度,产销一体化,是崇明不得不为的大事。

在多种生产主体多种渠道并存、市民消费选择更加多样性的时代,放手让市场去协调各方利益显然是不作为或不负责任。没有顶层设计,没有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无力创造利益导向型的产业环境。崇明对此深有体会。因此,崇明的探索,一开始就从产业环境着手。

为了构建营销终端,自2007年开始在中心城区布局崇明特色农副产品专卖店;为了创造附加值,2009年出台《崇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为了打通产业链,2010年提出产销一体化;2013年,蔬菜田头价格指数保险全面推进;同时,把县农委下属的凯农公司彻底市场化,组建国有控股的崇明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搭建统一的一体化平台。

如果说以前的各大动作都是分段化的完善,那么,2013年注册成立上海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可以被称为崇明县打通整县制产销一体化的动员令。

据了解,农发公司是由崇明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成立的崇明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肩负着崇明本地农副产品的组织收购、物流运输、销售、品牌建设与宣传等重任。

冯志勇告诉记者,到今年5、6月份,崇明产销一体化体系将呈现崭新的局面。

冯志勇说的崭新局面,指的是农发公司自主研发的以门店为中心的电商模式将在5月上线,届时,将形成如下一体化局面,即线上是网上生态农产品超市,而线下是统一招牌的“生态崇明”专卖店,市民可以选择快递配送或门店取货。通过网上追溯系统,消费者还能体验到产品选种、种植、采收、服务等7个产业链关键过程。

记者得知,农发公司1月到3月的农产品订单签约面积达1700亩,涉及的基地数才16家,而随着公司门店的不断开设,预计2014年底,绿叶菜整体签约面积将达到6000亩。

压力可想而知,农发公司的压力还远不止这些。

崇明岛主岛东西宽约76公里,南北最窄处13公里,就算农产品按订单化生产了,统一采集也不是小事。崇明岛和上海大市场虽只有一江之隔,但来回跑一趟也得花费大量时间,物流体系成本管理关系到公司的生存,未来3到5年门店数扩张到500到700家,盈利与否关系到崇明农副产品产销一体化的成败。

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压力下,农发公司交出了漂亮的年报:堡镇物流配送分中心已投入使用,旗下门店数量达到300多家,其中自营门店近80家,生态崇明品牌在市区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区农委及时出台政策,作为公司与基地纽带的绿联会及时提供信息、监督等服务,这些政策和服务通过我们公司的产销平台对接了农民和市民,让农民增收,市民得利。”农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郁旦星说。

郁旦星的信心值得肯定,但靠农发公司一家显然无法满足产销一体化的要求。

针对此,崇明县农委主任袁刚有他自己的观点,他说,农发公司其本身是产销一体化的市场主体之一,但作为国有控股农业公司,它肩负着搭建产销一体化平台的责任,这个平台,是政府系列政策、协会各类服务的落脚点,是各种主体绽放活力的舞台,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销一体化。

产销一体化激发产业转型自觉

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是农业转型的方向和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得有品牌化消费和专业化订单这个前提,这个前提,必须靠产销一体化体系来维系。

“实现产销一体化,难在三大环节的衔接,一是生产理念,二是物流,三是销售模式,做好了这三大衔接,标志着产销一体化的成功。”冯志勇说。

冯志勇提到的三大环节,其实是农业转型的三大重要环节。

记者发现,崇明通过整县制推进产销一体化,主体的生产理念在转变,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合作已成规模,线上线下销售、社区化销售等营销手段也替代了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习惯。

上海建新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学周来自安徽农村,因长期在崇明从事土方工程赚得第一桶金,他亲历了崇明生态高效农业产业环境不断趋好的过程,相信崇明生态农副产品的价值所在和增长潜力,于是,和其他5个社员一起投资100万元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专门生产蔬菜。

2011年当年,只有250亩规模的合作社却亏了200万元。

“那一次教训很快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好的东西种多了一样卖不掉,再好的东西没人相信等于一分钱不值。”李学周说。

2012年,合作社转变了生产理念,通过建大棚发展设施农业,追求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

生产理念的转变,很快给合作社带来了生机。合作社被认定为崇明县政府指定的规模化生产蔬菜基地之一,产品声誉和销路都有了保障,原有的250亩基地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正在洽谈另外500亩基地的流转,期待扩大规模。

“农发公司的订单实施产地批发价,而这个批发价相当于江桥大型农贸市场的批发价,今天还有客户提走了5000斤莴笋,去年的订单产值已达到10多万元。”李学周说,“现在只要能种出市场所需的好菜,别的都不担心了,农发公司卖不出去,还有田头价格指数保险,保证不亏,这是在其它县市没有的。”

和建新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样,目前享受到产销一体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合作社,已达到32家,而那些还没纳入体系的主体们,都自觉推进转型。和自觉转型相配套的,则是产销一体化的进一步完善。

四月中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了原有的农产品物流资源,与在物流配送管理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和完整解决方案的FLUX签约,着力构建标准化的生鲜物流体系,不仅要为现有遍布上海的100多家“生态崇明”生鲜产品专卖店配送,还要为其即将上线的“生态崇明”网上销售做直接配送,更是为2015年的700家专卖店打好基础。

在销售终端,以“生态崇明”为特征的专卖店品牌化整合运作也正不断走向深入。

记者通过农发公司了解到,目前在市区的300多家专卖店,分为农发公司自营、加盟、承包三大经营模式,农发公司在统一了招牌之后,着手通过自营店的营销模式转型,来带动其他门店,从而盘活“生态崇明”的营销品牌。

对销售人员,公司提出了“崇明人说崇明话、卖崇明菜,让市民时刻品到崇明味道”的培训理念,针对经营模式,尝试专卖店向社区体验店转型,并引入分时销售的概念,目的只有一个——每个环节都要完善“生态崇明”的品牌。

万事俱备 独缺人才

“合作社要培训,专卖店还不够成熟,信息链建成后,目前的利益分段协调机制要尽快走向全产业链机制,形成产业链的利益平衡,别的都能克服,最大的瓶颈是人才资源的不足。”冯志勇说。

郁旦星也坦言,他的压力,一是来自于自身需要不断学习,二是企业缺乏懂农业的非农业专业人才,包括品牌营销等关键领域人才。

农业缺人才,更缺创意策划人才,最缺的是品牌战略规划人才。这是普遍现象,不独崇明一家,但不得不承认,崇明农副产品要走出去,不让生态价值打折扣,解决人才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迫切些。因为上海大市场早被全国优质农产品所虎视,进驻上海滩甚至被赋予了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要求,特别是随着品牌化时代的到来,中高端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哪怕崇明农副产品能不断提高附加值,消费者的忠诚度也无法预期。

但是,同样面对人才瓶颈,和大江南北其它以生态高效农业为主业的县市比起来,崇明显得重视有余而手段不多,特别是对于决定产业未来的品牌战略规划的认证设计编制,更显欠缺,甚至因为“生态崇明”无法注册,公共区域品牌注册商标至今都还没有落实。

记者在采访期间,崇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商标海选接近尾声,当记者拿到那七八十个海选出来的商标名单时,心里顿生出和郁旦星同样的感慨:作为非专业人士,如果非要我选,勉强只能选其中一个。

而这样的尴尬,存在于崇明所有的特色主导产品之中。

就拿崇明清水蟹品牌而言,2013年,崇明同样开展了崇明河蟹品牌名称征集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虽然意在向全社会征集崇明河蟹品牌,而辐射的区域,只在岛内,甚至只有行业内人士才知道,因为海选借助的媒体资源平台,停留在崇明政府网、政务微博、崇明报等层面。

也许有人会说,崇明清水蟹这两年价格不断攀升,名气越来越响,不是得益于品牌推广品牌提升,从何而来?但是,又有多少人去思考:作为誉满华夏的崇明中华绒螯蟹,当他乡的蟹在品牌攻略中身价倍涨时,崇明蟹已失去了多少机会?崇明蟹的品牌价值到底值多少?

农业要达成生态高效的目标,除了整合资源优势创造价值、通过产销一体化去实现价值之外,还必须依靠品牌来提升影响力和附加值,这已被产业发展所证明,而品牌的战略性价值,正日益通过各种区域公共品牌的不断成功而得以彰显。

很显然,崇明农副产品要走出去,要让生态价值不打折,已经到了补上品牌战略缺失这块短板的时候了,而如何整合人才资源补上这一短板,相信崇明会给出答案。

本文援引:http://www.farmer.com.cn/xwpd/btxw/201406/t20140607_964604.htm

上海后花园——上海市菜篮子工程基地合兴村

CMPCER.COM独家点评:坐拥上海市菜篮子工程项目的崇明县港沿镇合兴村和声誉在外的草港公路作为崇明岛最知名的农业大道来说,港沿却没有一个超大型的生态农蔬零售批发及包装检疫检验的海关型市场,与其花数千万元高价造一个从不宣传让农民去玩而又没有对地区产生任何实际经济价值与发展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不如在草港公路上打造一个综合上海市农蔬进出口检疫包装一体的超大型上海市菜篮子市场,这样才能让农民受益,增加崇明贫穷农民劳动就业。

advs: 

淘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