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站新闻视频请下载支持FLASH的浏览器
安卓手机用户浏览页面显示“无法加载插件”解决方法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观察站 / ::动车一族:: / [新闻]记者暗访崇明的哥回家无奈乘黑车 30多人挤一辆面包车

[新闻]记者暗访崇明的哥回家无奈乘黑车 30多人挤一辆面包车

提交于: 2013-02-02 03:20
分享到:

车辆超载严重:17座面包车有时竟塞进30多人

  晚报记者 王楠 茅冠隽 报道

  1月29日凌晨,夜色正浓,多数市民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里,路上鲜有行人和车辆。在杨浦区某条马路上,一个身穿棉衣、满脸倦容的中年男子拖着沉重的步伐慢慢走向路口。男子一边行走一边向手上哈着气,双手不停揉搓取暖。

  “你也是在这里等班车的?这么年轻就开差头啊? ”看到记者,男子马上寒暄起来。熟悉的崇明口音让同是崇明人的记者有些鼻子发酸。记者是特意“守候”在这儿,暗访崇明的哥拼黑车回家。印象中,黑车抢客、绕道、乱收费,然而,这个清晨,近十名崇明的哥依次上了一辆黑“面的”,还与司机互通手机,熟门熟路。

  不乘?有啥办法?回家只有这一条路,崇明的哥赵城(化名)一脸无奈。

  出租车司机,几乎每个人都与他们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但对于他们的生活却少有人了解。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提出多项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希望破解出租车司机的回家难题,更为跨江辛苦谋生的崇明的哥切实减负。

  现场调查

  天蒙蒙亮,便要赶到“班车”点

  1月29日清晨6:00,天还蒙蒙亮,记者来到杨浦中原地区边缘,在两个路口交叉处的某小区。根据预先相熟的崇明的哥介绍,每天早上6:20左右,此处都会有专门接崇明“的哥”回家的车辆经过。 “这种车不是在一个地方等候人到齐后集中发车的,而是有很多个停靠站点,你和司机提前约好时间,到路口提前等着便是,车子到了上车就能走。 ”的哥告诉记者,他们都不管这个叫黑车,而是叫“班车”。该小区门口便有这样一个“班车”点。

  大约6点10分,记者看到有人来此等候。清晨的气温很低,站了不一会儿就觉得脚冷。走过来的人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着一顶灰色绒线帽,双手互相揉搓以求取暖,神色疲惫。记者上前攀谈,得知此人刚刚忙完一昼夜。他告诉记者,他家住在崇明向化。 “现在生意难做啊,每个月上交给公司就要5000多元,每天油费要近400元,剩下来的钱才是自己的。不节省一点,收入就更少了。 ”这名司机对记者说。

  他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班车上海很多地方都有,比如淞南、彭浦、张庙、徐浦大桥上桥点等等。 “上海长江大桥没开通的时候,崇明司机只能选择在上海租房,为了生活方便,很多司机都把老婆带到上海来,这样也多了一份开销。前几年大桥开通后就有了这种面包车,我们就可以每天都回家,一来可以省点钱,二来也可以天天看到老婆孩子。 ”

  6:32,一辆绿色中巴车停在路边,接上等候在此的两名司机,缓缓驶去。中巴车经殷行路、军工路随后驶上翔殷路隧道,到达崇明向化的时间大概是7:30左右。

“现在生意好做吗? ”不同于一般的黑车司机,这些“班车”司机对“生意经”毫不避讳。记者于是与他攀谈起来。得知这种往返于崇明和上海市区的“班车”生意颇为红火,有的司机手上甚至有不止一辆车可以调遣。“我和老婆已经“全职”从事这个工作两年多。 ”司机钱江(化名)说。夫妻二人租住在闵行区,每天凌晨4点起床,接上崇明的哥之后,由徐浦大桥驶往崇明,经陈海公路停靠港沿公路、港沿镇、八一公路、洋西桥等站点,最后到达堡镇。每天下午5点,他们再开车回上海,准备第二天凌晨的生意,也带回一批倒班的司机。 “我手上有三辆车,上海滩很多崇明出租车司机都有我的名片,你什么时候想搭车回家,可以给我打电话约时间。”钱江的妻子这样告诉记者。

  对话的哥

  讨生活不易,能省一点是一点

  赵城是在上海打拼了十多年的崇明的出租车司机。他告诉记者,乘坐这样的私人车辆回崇明,如果目的地是陈家镇、向化镇、港沿镇、堡镇等离G40陈海公路收费站相对较近的地方,单程车费为20元;如果目的地是城桥镇,那么单程车费为30元。

  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很多人为了省钱,即使目的地是崇明南门,也不选择30元车费的,而是坐到堡镇后再乘公交车回家。这样单程可以省下几元钱。不管怎样,如果长期选择以这种方式回家,每个月的花销在600―700元左右。而在上海租房的话,很多出租车司机租的都是宝山、杨浦等地老公房的小两室户型,平摊下来每间房月租金大概在800―1000元。虽然从实际上看,选择每天回崇明睡一觉并不能省下多少钱,但对于我们来说,能省一点是一点了。 ”

  崇明的哥拼车回家一般分两个时段。即凌晨3点一班和凌晨6点一班。“以前我常乘3点钟回去。但那趟车超载太严重了! 17座的依维柯,有时候会装30多人!现在我都坐6点的,这就意味着前一天起码要做20小时以上,很累。 ”赵城说。

  来自崇明县总工会的调查显示,75%的崇明“的哥”选择租房。然而随着房价上涨,房租水涨船高,有些人不得不时常搬家。

  施兰琴已经63岁了,她自称自己是一名工会志愿者,但在称她为“施阿姨”的崇明“的哥”心中,她是一个有求必应的娘家人。大家都有施阿姨的手机,“有困难,找施阿姨。 ”在这些家长里短中,施兰琴做了有心人。走访了不少“的哥”家庭之后,他们的蜗居生活让施兰琴感慨万分。 “搬家就是搬钱啊!都是毛坯房!搬进去要添置些东西,空调移机都要两三百,这些都是钱。 ”


本文援引: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3-01-31/content_8183086.html

advs: 

淘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