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站新闻视频请下载支持FLASH的浏览器
安卓手机用户浏览页面显示“无法加载插件”解决方法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观察站 / ::崇明视点:: / [新闻]双通道选才解决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崇明农村涌现新生代

[新闻]双通道选才解决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崇明农村涌现新生代

提交于: 2012-10-20 21:18
分享到:

东方网10月20日消息:“报考村级后备干部,需要什么条件?”“我在企业干过2年,能算基层工作经历吗?”……3天内,崇明县城桥镇招聘新一批村(居)后备干部的报名点几乎被“挤爆”:计划只招50人,却引来350多人报名,最终符合条件的达241人。“报名者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只有29岁。”在镇党委副书记沈国兴看来,他们将为村里带来更多活力。

  沈国兴说,农村有句顺口溜,“一流青年上大学,二流青年去打工,三流青年留农村”。农村青年“源头”萎缩,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以城桥镇为例,几年前换届时,确定14个村“两委”班子的候选人都有些“捉襟见肘”。一些村支书和主任到了退休年龄,仍不得不顶在岗位上。当时,全县1200多名村干部中45岁以下的不足40%,35岁以下的仅为15%左右。

  “为了将优秀青年吸引到农村来,崇明启动了‘源水工程’。”县委组织部的施建昌介绍:“源水工程”一方面向上选拔,动员全县农业生产致富能手、企业生产岗位能手、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青年,主动到所在乡镇报名竞聘村级后备干部;一方面向下选派,将乡镇委办局后备干部输送到村里。“通过双通道‘蓄水’,让农村不再担心‘没人干事、没人管事’。”

  曾在一家酒店担任过会计的朱建范,是城桥镇选拔的首批村级后备干部之一。一到侯南村,她就被委以重任:村域范围内一家企业扩建需征用土地,涉及7个村民小组、400多户农民。由于朱建范是土生土长的侯南村人,熟悉村民情况,村里便让她参与动迁小组工作,和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户解释动迁政策。80多岁的独居老人徐阿婆,担心动迁后住高层进出不便而不愿搬。朱建范一次次上门,还找来徐阿婆侄女一起劝老人:“我们会尽量争取底楼的动迁房给您……”在朱建范的努力下,徐阿婆终于同意搬迁。

  朱建范的付出,也得到了其他村民的认可。今年初村党支部换届,她被选为副书记;在刚刚举行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她又高票当选主任。

  据介绍,近年来,村级后备干部的“蓄水池”中,每年都“储存”300多人。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共有106名村级后备干部被选进班子,一批年轻公务员也被选派到村里挑起了大梁。

  28岁的王宗文是庙镇新录用的公务员,被下派到联益村任职。联益村是崇明金瓜生产“第一村”,但常常增产不增收。王宗文上任后,引进农业科技公司,探索“农业合作科技”公司的新模式,成立了全市首例合作社非货币出资入股公司。“年轻人敢闯敢试,办事又踏实。”看到这一切,在村里当了近30年支书的费康感到欣慰。在不久前的公推直选中,王宗文当选村支书。

  和王宗文一样,全县已有40多名乡镇委办局后备干部服务农村。今年换届后的统计显示,全县村干部中,45岁以下的已达60%,35岁以下的也占27%。为了让村干部安心做好农村工作,崇明还完善了对村干部的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基本报酬加业绩奖励”机制,还为在职村干部普遍办理了养老保险。

advs: 

淘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