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站新闻视频请下载支持FLASH的浏览器
安卓手机用户浏览页面显示“无法加载插件”解决方法
您的位置 : 首页 / 崇明本地网 / ::太阳季节:: / [短文]袁念琪-《龙头里流出长江水》

[短文]袁念琪-《龙头里流出长江水》

提交于: 2018-09-09 08:10
分享到:

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拧开水龙头,“哗哗”流出上海人讲呃“自来水”。喝自来水,算算也有了一百三十五年。

之前,上海人也喝自来水。那是天上下雨的“天落水”,河浜水,还有井水。对这些水的水质,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版的《沪游杂记》里,葛元煦写道:“沪城内河渠浅狭,比户皆乘潮来汲水而食。潮退腥秽异常,故饮者易生疾病,初至之人,尤觉不服。即凿井而饮,水味亦不甘美。”

水龙头里的自来水,出自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今杨树浦水厂。那一字排开的英格兰古城堡式铁锈红建筑,墙面上的阿拉伯数字表示着建造年份。大门两旁是城堡式岗楼,门卫指点道:“地面底下的这些石头还是老样子。上面凹进去的地方,那红砖是老的,颜色要浅点。”

1870年(清同治九年)春,上海首次进行大范围水质调查,主持者是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官爱德华·亨德生(A.Henderson)。在黄浦江和苏州河选了12个取样点,所取水样送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做水质检验。该院费兰特博士(Dr.Frankland)出具的报告是:取样点都属可用淡水,而且水质优于同期的泰晤士河。据此,工部局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提出建自来水厂的三个选址方案:黄浦江上游龙华、凤凰山和杨树浦港附近。八年后,决定在黄浦江下游杨树浦建厂。

1880年(清光绪六年),原工部局董事马勒奥在沪开水厂申请获准。他赶回英国集资英镑10万,翌年在杨树浦买地建厂,从英国运来水厂设备和输水铸铁管。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我在农场做管道工,水龙头、弯头和三通等配件上,还标15、20、25等英制。

1883年(清光绪九年)6月29日,水厂正式送水,上海从此有了经沉淀、过滤等工序生产出来的自来水。起初,水用车船送订户家,每吨1.5先令,这钱当时可买55只鸡蛋。之后,外侨和接水进户者均按房租5%收水费,一般居民用水由雇工挑送,水价按路程算;另有部分用水靠消火栓供水。极少数工厂商店用水表计量收费,而市政、消防、公共卫生等用水则规定水量、按年收费。到1883年,建成给水系统。“地藏铁管达江中,曲折回环室内通。更用龙头司启开,一经开放水无穷。”(颐安主人《上海市景词》)上海自有自来水,水源也取过苏州河。1909年(清宣统元年),德国工程师恩格尔调查苏州河水质,定下潭子湾广肇山庄北首河水为源,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建闸北水厂。只过十七年,水严重污染,黑臭出现。河中游离氨含量年平均超过2毫克/升,已不宜为饮用水源水,闸北水厂被迫迁移。从此,上海的水源地成了一条黄浦江。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每天起床后,我空腹喝杯凉白开水。那时,外省人来沪,都说上海的水有漂白粉味。上海电杨广告公司的老外葛莱克,只喝矿泉水。DHL外方老总柯逸梦说,用自来水煮咖啡,总觉得味道不正。

原因是水厂采用重氯消毒杀菌,投放量比过去要多4倍。在上世纪50年代初,黄浦江虽受污染,但还有鱼虾。到兴建了闵行等17个工业区和卫星城,排放废水大增,导致水质变坏。到上世纪60年代后,黄浦江市区段已出现季节性黑臭,鱼虾绝迹。

虽然市府出台多项保护水源水质法规,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措施,但1982到1984年水质勘察表明:黄浦江中、下游水污染重,松浦大桥附近可为上游取水点。1985年,黄浦江上游引水一期工程开工,取水口在临江段;所供原水量约占总供水量60%。到1990年,黄浦江市区段水质严重恶化,一年黑臭日长达100天以上。至1995年,临江已沦为Ⅲ类。于是,二期工程取水口往上至松浦大桥下游1.8公里的女儿泾旁。

见到陈吉余教授那年,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虚年九十。1989年,为解决上海的喝水问题,市科协成立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组长李国豪,成员有翁史烈院士和他。成立不久的1990年,上海夏日连续高温,干旱少雨。自来水日供量达创历史最高纪录的470万吨,但黄浦江上游来水日趋枯竭引发中下游污水上溯,部分地区自来水出现臭味。市府请示国家防总放太湖水于上海,改善水厂取水口水质。

8月1日,人们在电视里看到:闸门一开,太湖水以每秒40多立方米的流量奔向上海。三天后到临江取水口,再过三天才能从上海人家水龙头流出。终因太湖水下泄流量有限,并未起到明显效果。

不少上海人家的水龙头上,安了净水器。净水器换代较快,功能上从单净化发展至净化、磁化、矿化的“三化”。用了净水器,水质明显改善。但使用不便,用段时间就要换活性炭。不久,桶装纯净水上市,人们撤下净水器,换上饮水机和桶装水,从家庭到办公室。就在这一时期,水厂在黄浦江的取水口一移再移。而由于城市取水量不断增加,已被污染的黄浦江难以承受。人们的目光,移至长江。

1987年,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的《长江———上海城市供水第二水源规划方案研究》立题。长江作为上海境内最大过境河,常年入海径流量是黄浦江100倍,可采水量是黄浦江300倍。而且是水质良好的II类水。其实,从1986年起,市自来水公司等对长江沿岸徐六泾、白茆和宝钢水库等地进行持续3年、共70项监测项目的调查。同时,应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的物理模型和美国环保协会数学模型试验的成果。就此确定长江作为上海城市供水的地面水第二水源,并选陈行为取水点。一期工程于1990年动工,拉开上海水源地引水长江的序幕。陈行水库一、二期工程总供水达130万立方米/日,约占市区自来水原水供应总量的五分之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以及水资源生态变化,按此时供水规模,到2020年,按人口2000万计,全市原水总需求量将达1428万立方米/天。供水现状已不能适应上海近期和长远需要,要开辟一个稳定、可靠、优质的新水源地,扭转饮用水水源严重短缺的局面。

1991年,市科协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提出的“取水长江河口、江心筑水库”预可行性研究正式立题。水源地移至江心,因宝山、浦东大陆岸线已无处建库。即使见缝插针,也很有可能遭遇上游污水排放。

时任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莫敖全,拿出市府1990年第24期《咨询简报》:“我们把初步意见交给环保局长靳怀刚,他发表在市府简报上,引起了市府注意。到1月,我们联合水务局、工务局、环保局向市府打报告,要求青草沙水源地的研究。到3月就回复下来,四个局联合组织进行青草沙水源地的初步研究。到1991年9月,就出了《青草沙水源地开发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5年,9学科的26位专家一致通过《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研究成果》评审论证。2006年,“扩大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青草沙水源地”获市第12届人大第4次会议批准,列入上海“十一五”规划。决定将青草沙建设为上海水源地。12月,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批准立项,建设进入实质性启动。这是上海“十一五”投资最大的单体工程,为170亿元。我们要留住长江水,让它造福上海城和上海人。

对比路程、管线布局和工程便利等综合因素,青草沙浮现面前。它位于长兴岛西北方、也就是在长江口的江心部位。水库最大有效库容5.53亿立方米,相当10个西湖。这样,才能保城市供水量,供水的蓄水量和咸潮入侵期的城市供水量。

2007年6月5日,青草沙原水系统建设正式上马。2010年12月1日,通水切换正式开始。从那天起,上海人吃上了长江水。饮用水源主要靠黄浦江的历史由此改变,上海人喝水的故事,开始了新的一页。

本文援引:http://www.cmshoper.com/article.php?act=detail&id=3989

advs: 

淘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