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站新闻视频请下载支持FLASH的浏览器
安卓手机用户浏览页面显示“无法加载插件”解决方法
您的位置 : 首页 / 崇明本地网 / ::太阳季节:: / [短文]施敏-《回忆乡村学校》(图)

[短文]施敏-《回忆乡村学校》(图)

提交于: 2014-08-10 22:01
分享到:

我的小学和中学是在乡村学校度过的,那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那么遥远,又仿佛就在昨天。堡镇是崇明“桥、庙、堡、浜”四个大镇之一,下辖十八个村。为了方便村里的小孩就近读书,每三四个村建有一所学校。我们读书的永和村学校由小学和中学组成,前后共有三排教室,一面围墙,合成一个大大的“口”字。尽管校舍简陋,但如此规模的青砖瓦房已经是村里最好的建筑了。学校很难得有个宽阔的操场,二百多米的跑道是用煤屑铺成的,两副老式的篮球架,木制篮板在日晒雨淋下有点摇摇欲坠。操场边、教室后槐树、杨柳、梧桐、水杉等形成的树荫充满了生机。教室里的黑板是用木板刷上黑漆做成的,由于频繁地书写擦拭,黑板上的漆掉得东一块、西一块的,斑驳不堪。

乡村学校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的,妥帖自然,它是乡村孩子心目中最向往的地方。晨曦初照,方圆三四公里的小孩背上书包,沿着乡间小道,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沉寂的农村一下子充满了希望和生气。

这里的很多老师就住在村里,他们的生活已经纳入了乡村的轨道。上午上课,下午高挽了裤腿在自家的责任地里,手握粉笔的手常常见到厚厚的茧子。他们中很多尽管不是“科班”出身,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也不乏佼佼者,既上语文、数学等主课,还能身兼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虽然算不上专业,但很敬业。

盛夏的时候,教室特别闷热,老师就干脆把课堂搬到走廊里,简易黑板靠在木架子上,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投射下来,风吹来,凉飕飕的。知了叫得太吵了,老师就跺跺那棵树,受到惊吓的知了就“吱——”一声飞远了。

然而,冬天就没那么惬意了。呼呼的西北风直往教室的墙缝里钻,同学们不停用嘴巴对双手哈气,使劲用脚跺着地面。下课铃终于响了,同学们冲出教室,二十几个人一排溜站定,紧靠着墙壁,大家高喊“挤啊”,然后从两边向中间使劲地挤,中间的人就会被挤出来,而这被挤出来的人又会站到两边,接着挤,这样,不到一会儿,大家的身上就都暖和起来了。这种充满乐趣的挤暖运动被我们形象地叫作“轧猪油”,在彼此亲昵的推搡挤压中,那逡巡不去的寒意顿时被我们踩在脚下。

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位年轻漂亮的实习老师,她能把学校唯一一架破旧的风琴弹出好听的歌曲来,为了那年的“六·一”汇演,她搬出学校所有的打击乐器,整饬一番,教我们排练打击乐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我煞有介事地拿着小沙锤竟然也能和上节拍:结果那一年的汇演我们的节目拿了优胜奖。乡村田野里的小麦黄了、稻谷熟了,期盼中农忙假也来了。每年夏、秋收的时候,学校都会给学生放差不多一周的农忙假,这个额外的假期既调节了我们的学习强度和节奏,也让我们体验到了田间劳作的艰辛与快乐,每年农忙的苦与累,恰成了追逐梦想的助推剂。

对于农村小孩来说,我们认知世界的窗口,除了父母,就是村头的学校。乡村学校虽然简陋,师资欠缺,学生也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享受那个年代学校特有的快乐,这种快乐来源于我们生活的简单,内心的明快,没有过高的要求和过多的压力。每日系上红领巾上学,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用粉笔末刷白球鞋,除“四害”交老鼠尾巴,还要交牙膏皮和废报纸……日子如同书页一样,呼啦啦的翻过去,我的小学、中学就在这无忧无虑中悄然而去。时时想起在乡村小学的生活,那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岁月让我终生难忘。

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在这样的学校念书啊,简单、明快而朴实。可是,那远去的乡村学校,以后恐怕再也遇不到了。

advs: 

淘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