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站新闻视频请下载支持FLASH的浏览器
安卓手机用户浏览页面显示“无法加载插件”解决方法
您的位置 : 首页 / 崇明本地网 / ::太阳季节:: / [典故]上海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崇明机智人物杨瑟严的故事(图)

[典故]上海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崇明机智人物杨瑟严的故事(图)

提交于: 2013-05-22 21:05
分享到:

  在崇明岛一千三百多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劳动人民在崇明岛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的长期浸润下,创作了许多故事,并广泛流传,日积月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间故事宝库,在这些民间故事中,机智人物杨瑟严的故事更加独特,情节生动、以智谋见长、以智谋取胜、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这些杨瑟严故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在崇明岛几乎家喻户晓。
  杨瑟严生于清乾隆年间,据民间传说,他出生于崇明岛现在的建设镇官尖村。他生活在乾嘉年间,当时所谓的太平盛世实际上掩盖不了当社会低层穷苦百姓的苦楚,受尽欺压冤屈的穷苦百姓希望有人能为他们伸张正义,而出身低微的杨瑟严早年科场失意,后来当了讼师,凭他精通法律又才智过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腐败官吏,邪恶势力斗争,出谋划策惩治他们,想方设法解救穷苦人的苦难。于是人们编造了许多故事集中到杨瑟严身上,把故事中的杨瑟严当作理想中正义战胜邪恶的偶像和化身。这些故事是崇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并在岛上广泛流传,还流传到上海的浦东、宝山及江南一带,也流传到了江苏省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地区。
  杨瑟严故事是穷苦百姓理想世界的体现,反映了穷苦百姓心中的期盼,虽然很多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反映的情感却是真实的,故事涵盖的是个充满智慧的世界,故事中的杨瑟严是个独特的机智人物形象。他的机智不同于新疆民间故事中阿凡堤幽默滑稽的机智,也不同于浙江绍兴民间故事中徐文长诙谐风趣的机智,他是一个以讼师为艺术形象的机智人物。杨瑟严故事是表现崇明特有的风土人情和人民智慧的优秀之作。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历史地理风貌、风土人情和人民智慧无不透露出崇明民间文学沃土的特色,许多鲜活的生活场景、民间风俗、崇明方言在故事中均有生动的反映。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生活,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折射生活,表达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智慧和善良。这些故事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都很强,是崇明人民创造的口头文学的精品,闪耀着崇明人民智慧的光芒,所以具有群众基础,更有传播的优势。


杨瑟严,明万历年间人,是本县民间传说中几乎家喻户晓的一位机智人物,传说他有"挥笔成文,出口成章,闭目起一智"的才智。他不畏权势,爱打抱不平,经常巧施计谋,惩罚恶人,伸张正义;常在诉讼中,智作诉状,诘难官府,仗义执言。但有时也爱报复,对老百姓恶作剧。有关杨瑟严的故事很多,择记数则。
  舌斗府台 一次,苏州府拘传杨瑟严。他还是平常那副装束,头戴小帽,身穿长袍,大模大样地步入府台衙门。然后,取出随身携带的麻袋,将自己的头完全套住。府台惊堂木一拍,喝问:"你是崇明的恶讼师吗?"杨瑟严双手作揖答:"大人没有见过杨某面长面短,何以称之为恶讼?"言毕,揭开麻袋亮相。府台一时语塞,便以官势压人,喊道:"还不快快跪下?"杨直立不跪,反问:"无罪之人,那有跪禀之理?"府台恼羞成怒,又虚张声势地拍了一下惊堂木威胁道:"本府是点着的一支蜡烛,你只是一只飞蛾。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杨毫不相让地说:"我是随红光而来,随光而去。"府台声嘶力竭:"你罪如锈打入木!"杨针锋相对:"我用千钧取出"。府台乱加罪名:"你犯了私和三十六条命案之罪!"杨当即顶回:"我保七十二家身家之长。"府台节节败退,只得转缓语气问:"你是地方上的坏人,谁来保释?"杨答:"既然我是坏人,儿子怎能入红门(秀才),孙子怎能登金魁(举人)?谁来保释,看来要你大人了。"府合计穷,无言以对。
  换鞋惩恶 某贫民有女,名珍宝,生得天姿国色,且聪明能干,引得当地青年弟子垂涎,求婚者络绎不绝。珍宝心中自有意中人。但父母却作主将其许配给一富家独子为妻。婚后,丈夫好吃懒做,整日与赌友鬼混,珍宝好心相劝,丈夫只作耳边风,还时常恶言相责。婆婆也为儿子护短,数落媳妇的不是,珍宝十分痛苦。一天,珍宝在回娘家路上遇见了过去的意中人,两人倾诉思念之情,立下誓愿,今生不能配成夫妻,来世定当结为伉俪。谁知这事被丈夫得悉。珍宝遭到了辱骂毒打,悲愤交加之下便悬梁自尽了。闹出人命,这可把丈夫和婆婆吓坏了。母子俩一起密谋,定出了一条嫁祸于人的毒计。第二天,珍宝情人大早起来,突然看见屋前吊着珍宝的尸体,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向杨瑟严求计。杨瑟严早知其中情由,胸有成竹地说"你给死人脚上换一双没有穿过的新鞋,即可保无事。"青年依计而行。  当天,县官闻报前来查勘,见死者鞋底无泥,便判定妇人系自尽后被人移尸于此。于是将富家子及其母拘禁并责令富家殡殓女尸。周围百姓交口称赞杨瑟严巧施换鞋计,终于使恶人受到惩罚。
  为民保粮 当时,官兵军纪败坏,经常在农田里纵马寻乐,糟塌庄稼,农民敢怒而不敢言,纷纷向杨瑟严求助。杨瑟严微闭双眼,心生一计。第二天,农民们按照杨的布置,将纵马的官兵包围,并打死了几匹军马。然后到处张贴告示。官兵吃了亏,便向县官告状,要求惩办农民。县官一听大怒:"小民造反,这还了得!"急急备轿前往察勘。沿路只见到处贴着告示,上写:"军有军粮,马有马粮,农民有口粮。精塌庄稼,打死军马,惩罚农民,皇法何忍?县知事明察,当地农民告,某日。"县官又来到现场,只见麦田里一片狼藉。县官暗想,原来毁田在前,殴马在后,也是事出有因。庄稼乃农民之命根,如本官一味偏袒士兵,激起民反,头上乌纱帽岂不难保?于是回府提笔判案曰:"军兵管马不严,引起民愤,打死军马,概不追究,损坏庄稼,理应补偿"
  恶作报复 一天,几个农夫正在田间耕作,见杨瑟严走过,其中一个便话中带刺地说:"我家养了三只鸭子,一只吃米不生(蛋),一只吃糠少生(蛋),一只吃粪先生(蛋)。"杨瑟严是聪明人,那会听不出弦外之音。心想,好!你骂我吃粪先生,看到底谁吃粪。第二天,杨瑟严手提一篮馒头,路过田边时故意落掉几只。几个农夫正饥肠辆轿,见了拾起就吃。一会,杨瑟严急急返回,声称掉了几只馒头,问农夫有没有拾到。农夫不理。杨瑟严装出一副着急的样子,自言自语:"掉几只馒头五小事,实在是因为馒头心里已放了生藤黄毒药,准备药东宅恶狗用的,如果被人误食了,性命交关啊!"农夫一听,大惊失色,慌作一团,连忙向杨瑟严讨救:"馒头是我们吃了,还求杨先生看在我们小囡娘子面上,开开恩救我们一命吧!"杨瑟严一本正经地说:"要救你们,别无良药,只有吃粪,以粪攻毒方可。"农民一听有了活路,哪管脏臭,争着去找粪吃。杨瑟严脸上掠过一丝满足的笑容。

advs: 

淘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