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站新闻视频请下载支持FLASH的浏览器
安卓手机用户浏览页面显示“无法加载插件”解决方法
您的位置 : 首页 / 电脑生命线 / ::高端专业:: / [新闻]中国火箭军2016发射东风31A洲际导弹 极寒天气下开展野外机动式战备训练(图)

[新闻]中国火箭军2016发射东风31A洲际导弹 极寒天气下开展野外机动式战备训练(图)

提交于: 2016-01-20 23:07
分享到:

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正式成立,自此我国军队形成了陆、海、空、火箭、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火箭军成立20天以来,中国中央媒体数次曝光火箭军装备的东风-31甲洲际弹道导弹执行野外发射的画面,这种以往很少露面,高度保密的洲际弹道导弹,引起世界各国军事机构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尤其是在1月15日央视军事频道播出的震撼性新闻,报道我火箭军某核导弹旅近日利用极寒天气展开野外训练,其装备的东风-31甲型洲际弹道导弹亮相训练现场。军事专家在接受央视《今日关注》采访时表示,远距离野外对作战部队和装备带来了全方位的考验。这标志着该型导弹已进入了实战化阶段,能够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此次火箭军高调曝光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引起世界关注的并非其外形,因为这种导弹是东风-31洲际导弹的改进型,早在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首次露面,其改进型东风-31A导弹首次露面是在去年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发射车和导弹外形早已为各国熟知。

该型导弹此次曝光最大的看点,是远离基地的野外训练,从画面看,这个导弹旅应该是在山西五寨的战略导弹基地附近进行的野外训练,只见导弹发射车直接开到公路旁的草丛中,随即开始布设电缆,瞄准作业,导弹起竖,几分钟后完成导弹待发状态,可随时向地球另一面发射。

这极大的颠覆了各国情报机关对于东风-31甲导弹的传统判断。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外军一直认为东风-31型导弹是一种有限公路机动发射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31A采用有依托的公路机动发射,导弹发射车和保障车辆依托公路地区活动,在预定的阵地发射。最初研制东风-31导弹时,我国生产重型自行式储存-起竖-发射一体化三用车的能力不足,只是采用了半挂式三用导弹发射车,只能沿公路机动。


美国卫星拍摄的中国东风-31战略导弹部署照片,早期的东风-31导弹野外发射阵地由公路相连,均为坚固的混凝土预设阵地,信号特征明显,很容易被卫星和侦察机发现。

从前几年曝光的东风-31A导弹发射阵地卫星照片看,美国人判断该型导弹的作战形式,平时隐蔽在大型洞窟基地内,战时从洞窟基地开出,进入附近的预设发射阵地,这些阵地都事先经过精确的测量和技术保障,发射场坪的基础经过特别设计,由加厚混凝土构筑,能够承受几十吨导弹发射时的后坐力和冲击力,场坪为圆形,有预先埋设的中心定位点,导弹发射车可直接开到定位点,经过简单整备就可以发射,极大的简化了导弹发射程序,可进行迅速的核反击。

公路机动依托预设阵地的发射形式,具有一些缺点,一是预设阵地都设置在距离公路很近的地点,很容易被敌方事先侦察到,在战时遭到破坏。二是导弹发射车只能依托公路机动,也很容易受到敌方的打击。

美国和苏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陆基洲际导弹的无依托野外发射技术,这是指战略导弹发射车可在无路或泥泞、松软土壤及沙漠等地区活动,在非预定地点发射。发射场不需要预先准备,发射车在机动过程中可随时停车发射。这种发射技术有利于隐蔽待机,可在复杂地形或狭小场地实施快速发射。这需要解决导弹系统的定位、定向和方位瞄准,使用一体化发射车,简化保障设施,以及解决发射场坪承载问题。前苏联/俄罗斯先后发展了SS-20、SS-25和SS-27白杨M等数种型号的陆基机动弹道导弹,均可在野外丛林、荒原等复杂地形上进行无依托野外发射。美国侏儒固体洲际弹也不需要预设发射阵地,可以在发射以前快速定位,随时发射。

正当美国人以为中国东风-31A导弹具备了野外无依托机动发射能力的时候,通过央视新闻画面仔细观察,却发现东风-31A仍为有依托公路机动发射,并未实现无依托发射。原来,画面里东风31A导弹驶入的草丛发射场,地面仍为事先构筑的混凝土,并不是松软土壤。另外,通过对比东风31和东风31A导弹发射筒尾部的外形,发现这东风-31A仍采用东风31的四位支柱冷发射桶。

东风-31/31A导弹起竖后,发射筒的底座直接坐于地面,水平度通过发射筒尾部的四位液压支柱来调整,导弹通过发射药产生燃气动力弹出发射筒,其几十吨的后坐力通过底座完全传递到发射场坪的地面上,如果发射阵地的地面强度较低,容易导致导弹发射姿态不稳,增大射击误差,甚至引发导弹车倾覆,所以东风-31A导弹没有在野外松软土壤地带机动发射的能力。


俄罗斯的几型机动弹道导弹都具有真正的野外机动发射能力,能够在上图这种林区复杂地形的任意地点随时发射。


要实现弹道导弹野外随机发射,必须使用的悬垂发射筒和可延伸底座技术。在无准备阵地发射时,地面承压能力较低,一般只有0.5兆帕以下,战略导弹多用冷发射方式,导弹被弹出瞬间对地面的负荷很大,高达几十至几百吨,所以导弹需要一个可延伸的底部,其主要目的是将发射后坐力均匀缓释的传递到地面,由固定筒和滑动延伸筒组成,固定筒与发射筒相连,延伸筒由橡胶制成,套在固定筒上。


导弹起竖后,通过机构将延伸筒放到地面,导弹发射后,在燃气作用下,延伸筒膨胀变形(相当于汽车气囊的原理,燃气冲压膨胀形成一个保护气囊,来平衡导弹发射带来巨大冲击力),导弹发射的后坐力便通过延伸筒缓冲,逐渐释放传到地面,使发射车只承受很小一部分后坐力。同时延伸筒能随地面的下陷变形而向下自适应延伸,保证后坐力不影响导弹发射,从而能够大幅降低对发射场坪的强度要求。这是野外机动发射的核心技术之一。


SS-27 “白杨M”公路机动导弹的使用的自适应延伸底座,底座有一定伸缩性。

上2张图为俄罗斯SS-25“白杨”导弹发射车在训练场进行无依托发射,这是发射完毕以后的场景, 可以看到顶部筒盖已脱落,而且发射筒后部的可延伸底座与地面的松软土壤接触良好。

这种自适应发射技术也应用的我国火箭军刚刚服役的新一代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上面,尽管这种导弹还高度保密,但是个别网络图片显示,东风-41导弹采用了16X16的重型一体化越野发射车,与俄罗斯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很相似。

在去年的93大阅兵上,我国最新型的东风-26型核常兼备中程导弹正式露面,它的套筒式自适应底座,一定给了美国军队很深刻的印象,这意味着东风-26导弹有能力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关岛以东的广阔太平地区的美军目标发动毁灭性打击。

本文援引:http://news.qq.com/a/20160120/011180.htm

advs: 

淘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