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站新闻视频请下载支持FLASH的浏览器
安卓手机用户浏览页面显示“无法加载插件”解决方法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观察站 / ::新崇农村:: / [新闻]何永娣的崇明土布博物馆梦 收藏十五年(图)

[新闻]何永娣的崇明土布博物馆梦 收藏十五年(图)

提交于: 2015-07-03 19:05
分享到:


ChongMingS.COM崇明网讯 6月28日,土布收藏达人何永娣在向记者展示收藏十五载的崇明土布。以前织一匹布,基本要耗费一到七个月的时间,按人工成本算一个月2000元/人,一匹布仅人工费就是2000元到一万多元,这么贵的土布,谁买?

上世纪90年代后,崇明土布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到何永娣儿子这一代,已经没人织布。如今,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崇明土布的兴盛,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收了15年崇明土布,现在我们家几乎全被土布塞满了。”崇明向化镇,看着已经塞满家里两层楼的2000多匹崇明土布,何永娣说,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开一个崇明土布博物馆,让这些“会说话的土布”向更多人免费开放。

今年4月20日,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列入县非遗名录。目前已入选市非遗推荐名录。

新娘的“脸面”

崇明土布据记载始于元末明初。明嘉靖年间的崇明知县夫人来自广西,她把自己娴熟的织布技巧传授给当地百姓,此后四百多年,崇明一跃成为全国纺织大县,产品远销海外。民国初,崇明拥有布机10万架,年产量高达250万匹,年收入100余万银元。

“其实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崇明还是织土布的。在崇明,45岁以上的女士基本都织过布。”何永娣今年46岁,至今,她还记得自己七八岁刚学纺纱织布的场景。

“以前结婚,根本不看媳妇的长相、个头,先是看看家中柜子里布有多少,看看布织得怎么样,如果有一柜子漂亮的好布,那必定是好媳妇。”何永娣说。

“那时候,常见的景象,是姑娘看到新娘的好布,剪一小方块下来带回去琢磨,怎么能织得更好看。即使同是‘满天星’布(图案像满天繁星),配色不一样,粗细不一样,织出来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何永娣回忆道。

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后,崇明土布却以人间蒸发一样的速度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到何永娣儿子这一代,已经没人织布。如今,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崇明土布的兴盛,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会说话的土布”

15年前,何永娣动起了收崇明土布的念头。现在,何永娣家两层小洋房,几乎都塞满了崇明土布。据初步估算,何永娣已经收集了476个品种,2800多匹崇明土布。

“就像有些人喜欢奢侈品,有些人喜欢包包一样。我的爱好,就有土布。”说着,何永娣指着一匹白底红字的“喜字布”介绍:像这样织很多字的土布,只有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有。

因为年代已久,这匹白底土布已有些泛黄。上面除了标志性的“双喜”,还织着“中国”、“工人”“美丽”、“青春”等字样。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抓生产时才有的布。而且用当时特有的16个踏脚板织布机织出来,织女必须手脚并用,精神高度集中。

收到这匹布后,何永娣找遍整个崇明,都没有找到还会用16个脚踏板织布的人。“你想啊,要同时驾驭16个脚踏板,手还得使飞梭,脑子还得想怎么配色、构图,会这门手艺的人脑子和手脚得有多么灵活?现在,这门手艺差不多已经失传了。”

而何永娣最珍视的一匹布,也大概来自差不多时期,她用了三年多时间,才说服布的主人将布卖给她。

布的主人叫王美丽,今年已经80余岁。布是老人结婚前花了七个多月时间织的,上面除了错落有序的“喜”字,还重复排列着“青春”、“去北京”、“王大春”、“王美丽”、等字样,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在她的青春年华,努力干早工,为的是去北京看看。10月2日这一天,她真的实现了愿望,并且在北京认识了一个叫王大春的人,这个人也是崇明人,王美丽觉得很幸福,之后,他们订婚了,婚期是10月1日。土布上的这些字,讲述了一段美丽的故事。

因了这段姻缘,起初,王美丽坚决不同意将这匹布卖给何永娣。但是老人子女并未觉得这匹布有多珍贵。

“崇明土布珍不珍贵?对于大多数人,可能也就是看它主人或精致或质朴,但这些布,很多同样承载着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和荣耀。”何永娣说。

收一匹少一匹

和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崇明土布的保有量尚不算少。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土布的储藏量在数十万匹之巨。

何永娣回忆,刚开始收的那几年,崇明有块地方拆迁,急着搬家的老乡,大多不愿带着压箱底的土布。那时候,她和老公借个三轮车,每天基本都可以拉两三车回来。“那时候比较好收”。

而现在,何永娣收布,已经越来越讲究。比如,要么看中它独特的“城墙”花纹,或者“千鸟格”花纹,要么做工精致,织法特别。另一方面,因为上世纪90年代之后,崇明土布就几乎已经不再生产,“现在的崇明土布,就是收一匹少一匹。”

在何永娣的土布储藏室,除了土布,还放着一台缝纫机。没事的时候,她就直接用一些最常见的芦扉花布,为自己和家人裁衣服。她儿子的衣橱里挂着的衬衫,就全都是用崇明土布织成。去年,一家时尚品牌还慕名在她这购买几批样布做成西服,成品穿在世界名模身上,登上时尚杂志头条。

“其实,就个人来说,我当然希望崇明土布能传承下去。这些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东西。”何永娣坦言,崇明土布要发展,布料的生产无疑是关键。但问题的关键是,以前织一匹布,基本上就要耗费一个月到七个月的时间,按人工成本算一个月2000元/人,一匹布仅人工费就是2000元到一万多元,这么贵的土布,谁买?

开土布博物馆的困惑

采访中,今年已70岁的安女士对于何永娣收集土布的行为表示并不太理解:“崇明土布就是粗布。以前的窄布。很多又粗又硬,尽管是棉料,穿在身上又硬又热。因为是用植物染料,很多还容易褪色。织得好的当然有,但做工参差太大了。现在市场上做工好的棉布,舒服多了。”

本文援引:http://www.dfdaily.com/html/8757/2015/7/3/1283874.shtml

advs: 

淘宝充值